1. 甲蟲小說
  2. 牛吏
  3. 138.殺與不殺
天下九九 作品

138.殺與不殺

    

-

[]

劉盆子風風光光地進了長安城,住進了長樂宮,宮殿、官署、府庫、糧倉,所有重要所在都掌握在自己的軍隊手中。

長樂宮是與未央宮和建章宮齊名的三大宮之一,在西漢一直是太後的居所,“人主皆居未央,而長樂常奉母後”,在呂後臨朝稱製時,長樂宮更是大漢朝的權力中心。

呂後之後,雖然因皇帝居於未央宮,長樂宮的地位有所下降,但因為大漢朝後期一直是外戚當權,太後的存在感比較強,而且奇怪的事,漢朝皇帝常常命短,但太後總是命長,產生過幾個長期影響朝政的骨灰級太皇太後,長期對朝政有著重要影響,因此長樂宮在大漢朝一直有著重要的地位。

皇帝的常規居所是未央宮,劉盆子冇交給羽林軍,而是讓衛士營把守。把這麼重要的宮殿交給諸葛稚,看起來好像是委以重任,可是小皇帝並不在那兒住。未央宮在王莽滅亡時被戰火破壞,損毀大半,宮內隻餘一些宮室以及無數焦黑的瓦礫。諸葛稚在那兒能乾的事隻有清理磚頭瓦礫而已。

所以讓衛士營守護未央宮,不過是小皇帝做做樣子,安撫一下那些頭領的心,總體意思是讓樊老大看看,皇帝不隻是信任他的羽林軍,對於樊崇的直屬精銳衛士營,皇帝陛下還是重用的。

現在整個長安城都在劉盆子的掌握之中,他是這座都城裡真正且唯一的主人,普天下至高無上的皇帝。小皇帝坐在長樂宮高高的皇帝寶座上,體會著君臨天下的榮光。

長樂宮是蕭何為漢高祖劉邦所建,位於未央宮的東麵,宮內殿閣眾多,建築裝飾看起來莊重典雅,滿眼都是一種低調的奢華。

現代人永遠無法想像漢代宮殿的麵貌,鋼筋水泥限製了他們的想像力,如果不是親眼得見,劉盆子做夢都夢不出長樂宮的樣子。

厚重的礎石上聳立著高大的木柱,棟椽是木蘭製成,散發出清幽的香氣,椽頭包著金箔,門上有金玉的裝飾,迴廊欄杆上有雅緻的花紋圖案,青色的窗,紫紅色的地麵,金光閃閃的壁帶,一切都是那麼大氣典雅,又不失清秀和精緻。

回想起前世三十多平方米的蝸居,劉盆子真像做夢一樣,TMD,老子現在住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、最有名、最高貴、最寬敞的豪宅,從今以後,這就是老子的家了!這都是我一個人的!

豪宅的前一任主人劉玄如同待宰的羔羊,匍匐階下,瑟瑟發抖,任由皇帝陛下處置。

樊崇等人主張殺掉劉玄,大老粗們殺聲一片,逄安甚至想親自動手,為死在戰場上的兄弟們報仇。王匡、張卬與劉玄早已翻臉,互相之間水火不容,他們生怕更始皇帝還有翻身的機會,更是一力主殺。

儒生們大多主張予劉玄以優待,畢竟是漢室宗親,與他們的皇帝兩百年前是一家,殺了他政治影響比較惡劣。

其中態度最堅決的是皇帝陛下的長兄劉恭,劉恭曾經受過更始皇帝的庇護,自認是得到了他的恩惠,於是將自己的忠心毫無保留的奉上,力爭善待這個前朝皇帝。

他說道:“同為高皇帝之後,同氣連枝,若是加以刀兵,豈不令天下人寒心?”

劉盆看向一直冇有說話的徐宣,說出了一句後世某位姓狄的神探掛在嘴邊的一句話:“丞相,你怎麼看?”

徐宣道:“回陛下,劉玄與陛下乃是同宗,若殺之,恐有損陛下仁德之名,若不殺,偽漢之臣子必會蠢蠢欲動,試圖重新擁立偽帝複位,實在是個極大的隱患,殺與不殺,臣不敢妄言,唯請陛下聖裁。”

這話說了就跟冇說一樣,說到底,徐宣是不肯表態,讓小皇帝自己拿主意。

徐宣是赤眉軍頭領中比較能變通、相對圓滑的一個,在劉盆子輕鬆進入長安城之後,徐宣對皇帝愈發恭敬,什麼事都要看小皇帝的臉色,揣摩他的心意。這件事他還冇有摸準皇帝的意思,生怕忤逆聖意,所以不敢輕易表態。

那個年代的人相對而言比較厚道,對於前朝皇帝一般來說並不下死手,反而常有優待之舉,所謂“二王三恪”之禮。

夏禹封堯子丹朱於唐,封舜子商均於虞。皆不用臣禮,而用賓禮。周武王封黃帝後裔於祝、堯之後於薊、舜之後於陳,把夏朝後裔封在杞國、商代後裔封在宋國,西漢也封過周王後裔,後世的曹丕封漢獻帝於山陽也是如此,一直到滿清,這種起自外族的政權還封了明皇室的後裔。

但是前期各朝的優待政策比較實在,也真正稱得上是優待,後期卻有些變了味。南朝宋武帝劉裕開了一個惡例,他為了篡位稱帝,永絕後患,幾乎把晉朝宗室殺戮殆儘。後世皇帝有樣學樣,都開始對前朝皇室下黑手,等到殺得差不多了,再搬出一個前朝餘孽,封個名頭裝裝樣子。

對於劉玄的待遇問題,以劉恭為首的儒生群體和以樊崇為首的武將團體爭論不休,劉恭原本在赤眉軍中冇有什麼地位,此時因為是皇帝的兄長,說話有了份量,隱隱成為儒生們的領袖和代言人。

但是決定權依舊在小皇帝手裡,劉盆子早已不是那個傀儡木偶,至少在長安這一畝三分地,他的話還是響噹噹的聖旨。

從前大家議事,就是一頂大帳篷,大家都是席地跪坐,位置在一個平麵上,地位的差距不很明顯。如今則是鳥槍換炮,雄偉寬闊的大殿,皇帝龍案高高在上,大臣們分坐兩邊,高度差了一大截,距離也比較遠,充分體現出互相之間地位的差距。

即便樊崇徐宣等大頭領,長期在下麵俯身仰頭,心態也難免發生變化,對寶座上的萬民之主生出些畏懼之心。

劉盆子俯視著眾臣,感覺到身為皇帝的高貴與權威。現在他學會了拿身份,什麼事都不自己下場,而是尋找代言人,自己則居中裁判,除非到了最後需要決定的時候,絕不會輕易表態。

本章未完,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,後麵更精彩!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