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甲蟲小說
  2. 牛吏
  3. 356.不過萬戶
天下九九 作品

356.不過萬戶

    

-

[]

成家大司徒李熊投奔馬援,說要為他出謀劃策,馬援知道他是個人才,對巴蜀之事門兒清得很,便請他坐下來,虛心求教。

李熊道:“為人幕僚,當然要幫東翁排難解困,不知大將軍此時最憂心的是什麼?”

馬援道:“益州船隻不足大軍所用,雖日夜趕造,但恐時間太久,誤了出蜀的時機。”

李熊道:“益州水係發達,水網密佈,造船之業向來興盛,隻是由於連年戰亂,天下不寧,不能出去行商,船隻大都隻能在巴蜀之內運行,才使船隻慢慢減少。若大將軍能平定荊揚,則益州之物產可源源東下,商賈可從中獲取巨利,利之所趨,船隻自會多起來。”

馬援道:“先生所言極是,可平定荊揚是日後之事,缺船運輸卻在此時。”

“大將軍便可用這日後之事做文章。”李熊微微一笑,“大將軍帶兵十餘萬入蜀,連蜀兵共有數十萬之眾,若大軍順流東下,定荊揚必矣。定荊揚之後,商賈通行,欲要貨殖謀利,如糧、鹽等大宗貨物,哪一項不需官府準許?大將軍何不用日後的承諾,來換取現在的船隻?”

“如何來換?”

李熊搖了搖扇子,“這個法子多了,比如將軍糧之運輸分一些與益州商賈,官府照價給付貨款,交貨之地可定於荊州某處,由商賈自行運出蜀地。為大軍運糧之商賈,可允其日後在荊益之間往來貨殖。益州糧多,但路途難行,物產非船隻不能運出,商賈得此允諾,自會建造大船,以備貨殖之用。”

馬援點了點頭,這意思他大概聽明白了,就是發動民間,讓商人為軍方分擔運糧壓力,並以日後可以買賣糧食等物資的許可來誘惑他們,加入到為大軍運糧的隊伍中來。

當然,這隻是其中一種方式,還有很多類似的法子可以使用。因為官府手中的資源太多了,隨便扔出一個給商人,都夠他們吃上半輩子的。

若是真能如此,則官民一道大造船隻,進度必將大大加快。但馬援依舊有顧慮,因為這法子建立在漢軍獲勝的基礎之上,馬援自然是有必勝的信心,但是百姓有嗎?商人有嗎?他們肯冒這個風險嗎?

李熊道:“十萬大軍一動,糧食日費數萬,即便冇有日後的貨殖之利,單是軍糧買賣亦足致巨利。何況此舉亦能結交官府,方便日後行商。我料必定有商人貪圖此利,打造船隻,參與此事。大將軍不要小瞧了益州商賈的膽量,這貨殖之事,其實有許多豪門都在做,他們甚至可以自行組織家兵,保護商船,實力不容小覷。”

馬援知道益州有許多豪門大戶,實力堪比官府,拉一支數百上千人的隊伍不成問題,有的豪門連郡縣都不敢惹,在地方就是土皇帝。

馬援心道,看來是得拉著這些人一道乾了,若是不配合,少不得抓住他們的錯處,狠狠地拿捏一番。郡縣惹不動,他伏波大將軍可不怕,大軍一動,讓你全家雞犬不留,誰敢與手握軍政大權的蜀王做對?

利誘和威逼一道,把這些豪門大商都裹脅到東征這件事情中來,造船效率必定會成倍增長。

馬援哈哈大笑,說道:“先生之謀,實在高妙,馬某佩服之至。先生若肯屈就,馬某虛席以待,絕不會虧待先生。”

“能為大將軍分憂,在下之願也。”

從那以後,李熊成為了馬援的幕僚,馬援有疑難時,常請教他,李熊對益州瞭如指掌,往往能抓住問題的關鍵,提出可行的建議,這使馬援對他日益倚重。

兩人關係日益親密,談到東征之事,李熊說道:“出江州向東,皆在深山峽穀中穿行,多急流險灘,直到夷陵。出了夷陵,便是一馬平川,再向前便是江陵。如今夷陵王田戎一直被北麵的楚黎王秦豐壓製,直到投了公孫述。公孫述派南郡太守程泛出江州,向東略地,占所江陵,二人一東一西,聯手才敵得住秦豐。這兩人是唇齒相依,唇亡齒寒。”

馬援道:“我派使者去夷陵和江陵,要他二人歸附大漢,已有數月,至今未有迴音。”

李熊笑道:“程泛是在下一手提拔起來的,是我的老部下,彆人的話或許不成,我的話他還是能聽得進去的。”

馬援大喜,起身長揖道:“先生若能東去,勸說二人歸降,馬某定在陛下麵前為先生請功。”

李熊擺了擺手,說道:“田戎受封夷陵王,程泛號稱江陵王,二人聯兵江上,各有數萬兵馬。楚黎王秦豐一直想吞併兩人部眾,銅馬帝亦派使者去招攬。他二人一直心思未定,想必還在觀望,看誰的出價更高一些。”

他臉帶笑意地看著馬援,“不知大將軍出價幾何?”

馬援道:“郡縣官吏,馬某便可任命,職位任他二人自選。”

李熊搖頭道:“二人皆已稱王,區區郡縣官吏,恐怕還不放在眼裡,便是銅馬帝,恐怕出價也不止於此。”

“王侯之爵,隻能出自陛下,非馬某所能擅定。何況陛下非劉姓不封王,馬某最多向陛下為他二人求懇,看能否賜以侯爵,或許。。。能為關內侯。”

“是啊,大將軍有獻隴西及平羌定蜀之功,爵位卻不過萬戶侯,何況田戎,程泛呢?”李熊搖了搖手中的扇子,慢悠悠地說道。

馬援看了他一眼,李熊也正抬眼望著他,兩個人目光相接,馬搖目光炯炯,李熊毫不躲避。

馬援緩緩地道:“馬某蒙陛下委以重任,深承聖恩,得展胸中抱負,心中甚是快慰,心中已彆無所求。至於萬戶之封,侯爵之賞,乃是陛下厚愛,馬某已是受之有愧,何來‘不過’之說?”

“大將軍不必過謙,大將軍之功,萬戶侯豈足道哉?”李熊忽然話題一轉,“以在下觀之,大將軍之麵相,實乃是大貴之相。”

馬援聲音平靜無波,“先生還會看相麼?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