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甲蟲小說
  2. 牛吏
  3. 484. 與天為黨
天下九九 作品

484. 與天為黨

    

-

[]

一支軍隊行進在細長的山路上,像是一隊運食的螞蟻,緩慢、堅定又執著。

劉鈺抬頭望瞭望頭頂的群山,高峻起伏,連綿不絕,山的輪廓與天相接,好像要延伸到世界的儘頭。攫欝攫

他歎了口氣,心道:“這麼又長又險絕的嶺道,簡直是物流噩夢,可怎麼運送軍糧啊!”

這條路被稱為“烏嶺道”,山南北有長嶺,嶺上東西有通道。是連接河東與上黨的一條著名古道,由安邑東行,爬上山嶺,經一道險關,向東直至上黨郡治長子縣。

烏嶺又稱作黃父、黑壤,山上土壤呈現出灰黑色,給人一種非常厚重的曆史感。

曆史在此上演過一場大戲,這齣戲打破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均勢,使整個天下失去了平衡。

三百年前,秦趙間著名的“長平之戰”,秦軍主力便是經過烏嶺道進入上黨,兩軍的戰場“長平”就在上黨郡治長子縣的南方,丹水的東岸。

一天之後,劉鈺的軍隊便到了自古以來的戰場上黨郡境內。

“上黨從來天下脊”,一句話就說明瞭這兒的地勢。上黨郡是被群山包圍的一塊高地,“地極高,與天為黨,故曰上黨。”因其地勢險要,一向為兵家必爭之地,素有“得上黨可望得中原”之說。

上黨四麵是高山,東有太行,南有王屋,西有中條山,北有太行、太嶽諸峰,地勢高峻,險峰陡立,猶如堡壘一般,俯臨河北、河南的平原地帶。上黨境內山地嵯峨,絕壑深阻,是一塊相對獨立的地域。

此地對外交通主要靠山間峽穀的隘口和官修驛道,這些交通孔道狹長曲折,有險可依,利於外出而不利於入攻,自上黨向四周任何方向出關攻掠都有居高臨下、長驅直入之勢,而由外部入攻則屬於仰攻,易遭阻遏,這是上黨的地利優勢。

上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,否則當年秦趙兩國也不至於以傾國之力在此死磕。自從趙國長平戰敗,國內青壯都被秦將白起坑殺,勢力大減,失去這這個抵擋秦國的急先鋒,關東六國再無力量與西方強秦相抗衡,天下統一進入了倒計時。

劉鈺隻在書上瞭解到上黨的險要,卻從未身臨其境,切身體會,此時從河東親臨上黨,這一路走過來,才知上黨之險,名不虛傳。

上黨太守田邑遠出兩百裡來迎接聖駕,見皇帝與在朝堂之上時大不一樣。劉鈺此時臉蛋黑紅,因走山路,額頭上騰騰地冒著熱氣,雖然一路奔波,卻冇什麼疲態,顯得精神抖擻,看起來既有馬上皇帝的英武威嚴,又有著年輕人的朝氣。

皇帝這一路除了道路允許的情況下騎馬之外,並冇有搞什麼特殊化,很長一段路就是與士卒一道步行而來。

在他的左後方,是掌管皇帝的輿馬的太仆丞烏蓋,皇帝的右後方,則是掌管皇帝車駕的車郎中將班登,這兩個近臣,一個管車一個管馬,如今卻隻能靠兩條腿跟在皇帝的後麵。巘戅綜藝文學戅

班登累得氣喘籲籲,“陛下,您可真是太能走了,這麼遠的山路生生走過來,您不累嗎?”

皇帝笑道:“班登,當初你與朕牧牛時,多少山路冇走過?如今是怎麼了?每天養尊處優的,這就走不動了?”

“不是,陛下,不是我,是烏蓋走不動了,你看他的小臉煞白煞白的。陛下,您還是乘坐肩輿吧!”

皇帝看了一眼悶頭向前走的烏蓋,看樣子步子是有點沉重,不過也冇有班登說得那麼誇張。皇帝道:“要坐你們坐吧!朕就想遛遛腿,鍛鍊鍛鍊。”

烏蓋道:“臣不坐,臣能走,臣陪陛下遛遛腿。”

長長的烏嶺道讓人煩躁,士兵們內心都有些抱怨,不知道為什麼皇帝要走這種折磨人的山道,可一路上見到皇帝與他們一道走路,心裡頓時平衡了許多,走路的步子都輕快了許多。隻是苦了那些隨駕的大臣,皇帝步行,他們總不能坐在肩輿上讓人抬著走。因此這一條長長的山路走來,大臣們個個累得夠嗆。

好在穿過了烏嶺道後,隊伍來到了上黨高地上的盆地,也就是長治盆地,這裡地勢相對平坦,道路也還不錯。隨駕大臣們想,這下子總算可以坐車了。可不幸的是,皇帝陛下似乎有無窮無儘的精力,他一點也冇覺得累,他要騎馬趕路,理由是方便看一路的地形和風光。雖然皇帝體貼地允許大臣們坐車,但是除了年齡實在大體力實在差的老臣們之外,其他人都選擇了騎馬。

年紀輕輕的烏蓋和班登更不必說,皇帝騎馬,他們兩個近侍不可能去坐車,隻好也隨著皇帝騎馬,而騎馬這件事是班車郎中將感覺最痛苦的事情之一。厺厽

綜藝文學

kanzongyi.cc

厺厽

“還是騎牛舒服啊!”班登歎道:“騎牛多穩啊!可惜,冇有牛可以騎,這裡的牛真少”

不隻是班車郎將覺得難受,隨駕眾臣都充分體會到了跟著一個年輕皇帝出巡的痛苦。皇帝是如此地精力充沛,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,要跟上他的步伐十分辛苦。

上黨太守田邑三十五六歲年紀,正當壯年,又有經曆又有精力。他一直隨在皇帝身邊,隨時介紹,無論是當地的民生狀況、軍事地形還是風土人情,全都如數家珍,顯見對自己治下的郡務十分瞭解。

田邑原本是更始皇帝任命的上黨太守,後來歸降了建世皇帝,算是順勢而為的典範了。他熟悉政務、精明強乾,是個當之無愧的能吏。田邑不僅郡治出色,在軍事上也有建樹。在他主政上黨這些年,劉秀幾次派兵攻打上黨,都被田邑擋了回去。雖然說上黨本身的地勢易守難攻,但是此地緊臨邯鄲,受到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,以一郡之力抵擋劉秀的大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皇帝問道:“田卿,自上黨高地出滏口陘,跟離邯鄲最近,若在上黨屯留十萬大軍,奪關隘而出,直逼邯鄲,你看如何?”

滏口陘北有鼓山,南有神麇山,係滏陽河橫切山地形成的峽穀通道,能從上黨直通邯鄲附近。滏口陘是太行八陘中地勢起伏最小的。它實際上是把長治、潞城、黎城、涉縣這些太行山裡的盆地給串聯起來了,幾乎感覺不到很大的地形反差,就穿過了太行山主脈,這其中難走的山路並不長,在太行八陘中屬於比較好走的路。而滏口陘的出口距離邯鄲還很近,如果從滏口陘攻擊,不僅比較方便,對邯鄲的威脅也是最大的。

攫欝攫。田邑回答道:“陛下,您也看到了,這上黨郡到處都是山,可供耕種的田地並不多,養活的人口也有限,郡內編戶五萬五千餘戶,口二十六萬餘,目前常駐軍約五萬,每戶須養兵丁一人,這已經是養不起了,若是駐軍十萬,則每戶要養兵丁兩人,百姓實在是負擔不起。但是從河東運糧過來,要走長長的烏嶺道,運的糧食大部分都在路上被吃掉了。因此上次洛陽大戰,征北大將軍隻命在下與王將軍在上黨做一偏師,吸引邯鄲出兵,而大將軍則親自從軹關陘而出,雖然也要穿越高山運糧,但是比起運往上黨還是節省了許多。”

皇帝歎道:“果然打仗打的是錢糧。”

現在他能理解上黨這麼一個地勢有利的地區,這幾年卻一直在防守,在進攻上並冇有太大的建樹,實在是這一郡的實力所限,確實養不了那麼多的兵。

上黨郡內的主要農業區有三塊,是圍繞著水係而形成的。北部是在漳水、絳水流域的長治盆地,這是上黨高地上最大的一塊盆地,也是上黨郡的主要產糧區;二是東南部的晉城盆地,丹水從西北向東北流過去,為農業發展提供了灌溉水源;三是西南部的一塊小盆地:陽城盆地,這塊細長的小盆地緊鄰沁水兩岸,也是上黨農田比較密集的地區。

因為耕地狹窄,上黨郡並不寬裕,再加上毗鄰敵境,軍事消耗很大,雖然朝廷每年有钜額的補貼用以養兵,上黨在財政上依舊是捉襟見肘,要想以大軍從上黨發動進攻,首先要解決此地的糧草問題。

當年秦趙之間滅國級的戰役“長平之戰”,兩國在上黨高地上投入了百萬兵力,糧草消耗幾乎都窮儘兩國之力,趙國要穿越太行山滏口陘運糧進來,秦國的糧草之路更長,需要走狹長的烏嶺。如果冇有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國強兵,秦國是無論如何也打不起這一場大戰的。

好不容易到了長子,這一大隊人馬終於可以好好地歇上一歇了。田邑早將皇帝駐蹕之所安排妥當,對於諸位大臣們也都有相應的安置。

他作為東道主接待皇帝和朝中眾臣,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機會,不僅可以在皇帝麵前多多展現自己的才能,也能藉此機會結交朝中權貴,因此田邑不僅對皇帝的起居極為重視,對於諸位大臣的衣食住行也不敢絲毫怠慢。

他的努力冇有白費,皇帝對他的印象相當不錯,當著眾臣的麵說他能乾,可堪大用,這是非常明顯的風向標,眾位大臣們立即跟上,與這位新得皇帝寵幸的太守打得火熱。

田邑不僅將眾人安排得周到,而且準備了許多禮物,其中最多的就是人蔘。田邑向向皇帝進獻了一株珍貴的野生人蔘,塊頭確實是不小,樣子呈人形,據說是上黨人蔘中的極品。

劉鈺道:“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,上黨人蔘乃聞名天下的珍藥,上黨百姓就是靠采人蔘,日子也應該過得不錯纔是。”

“陛下,人蔘雖好,不好保管,為了保持其新鮮,百姓將人蔘以水浸潤,但也隻能儲存幾天而已,過了這幾天,人蔘腐爛,便隻能丟掉了,因此也無法拿到外地售賣,隻能就近,隨采隨賣,價格也一直上不去。”

巘戅小說tiAnlAixsW.CoM戅。劉鈺一愣,原來漢人還冇有掌握人蔘的處理方法,怪不得上黨守著金山還在過苦日子。

劉鈺在前世瞭解到,人蔘買賣和毛皮生意一樣,是滿清經濟發展的最大助力。努爾哈赤十歲喪母,他的個人奮鬥史就是從挖參、打獵開始的,等到他統一女真部,建立政權之後,更是把人蔘采摘和售賣變成了支柱產業。

可是在他們售賣人蔘時,卻往往受到明人的欺壓,女真人用水浸潤人蔘,保持新鮮,可明人嫌棄人蔘太濕拖延不買,女真人恐怕水參難以耐久,急著出售,不得不把上好的人蔘低價出售。

針對這個問題,努爾哈赤發展出了人蔘煮曬法,即把人蔘煮熟後曬乾,經過如此處置後,人蔘不易變質,方便儲存和運輸,就可以從容變賣,得到幾倍的利潤了。

厺厽

天籟小說

tianlaixsw.com

厺厽。女真人靠著人蔘等支柱產業發展經濟,積攢了足以和明朝對抗的資本,最後成功入主中原,這裡麵也有人蔘的功勞。

那麼上黨為什麼不能把人蔘產業發展為支柱產業,增加財政收入,增強經濟實力呢?

田邑聽皇帝說將人蔘蒸或煮熟後曬乾便可保質,心裡多少有點懷疑。

皇帝說道:“生曬亦可,熟曬亦可,卿可組織人手,慢慢摸索,熟參功效雖不如鮮參,但損失有限,依然是極好的藥材。據說直接生曬人蔘也是可以的。”

田邑道:“若果真如此,則吾將大發全郡之人,上山采參,定會。。。”

“不!絕對不行!”田邑的話被皇帝不客氣地打斷了。“你要鼓勵農業,讓大家多多種田,物以稀為貴,多了就不值錢了。人蔘也是一樣。做人蔘貿易一定要記住控製采摘規模,不要涸澤而漁,而且這也是保價的需要。你采得多、賣得多不一定會實現利潤的最大化。利用資源的稀缺性,控製售賣的規模,保住產品在高價區徘徊,這纔是最好的賺錢方式,也是最具有持續性的經營方式。”

-